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公开发表,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本文试论参政党与参政党意识,兼与西方政党制度比较,谨以此纪念《意见》发表15周年。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的道德观念、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宗教信仰、文化观念也是千变万化的。就政党制度而言,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体制,而在东方的中国,却实行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其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的民主党派则为参政党。中共中央十四号文件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政党制度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政治的发展情况决定的。
西方的执政党与反对党体制,是在漫长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以英国为例,17世纪的斯图亚特王朝试图实行专制统治,摆脱具有悠久历史的议会的约束。可是,专制统治的后果却是引发了革命,议会方面为了自由,召集军队与国王公开对垒,结果,经过两次内战的洗礼,国王终于被迫接受了议会的合理主张,接受议会的监督,专制国王成了立宪君主。随后议会掌握了国家大权。然而与王权的较量结束后,议会如何进行统治?这时,英国的议会里原先为选择王位继承者而形成的小团体——托利派与辉格派逐渐演变成了政党——保守党与自由党,形成了各自的政治纲领、领导原则和司令部。也正是在这过程中,两党间的争议已经不再是谁继承王位这样的鸡毛蒜皮的意气之争,而主要是具体的政策细节,因为它们都是工商业者的代理人了。不过,由于传统的因素,保守党更多地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而自由党更多地代表工商业贵族。但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程,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日益超过土地的重要性。所以总体说来,两者都日益向工商业资产阶级靠拢。
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随着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的提高,特别是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工人掌握了选票,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代表工人的工党迅速崛起,并取代自由党成为两大政党之一,所以20世纪以来,主要是保守党与工党的竞争了。
在两者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统治?英国传统的有产者的选举制度起了作用。各党派在选举之时鼓起如簧之舌,吹嘘本党为选民的最佳代表,而攻击其他政党。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按例组阁执政,成为下野党,而取得少数席位者则是在野党,对执政党的政策方针提出批评意见。在野党,在英国又称为“女王陛下忠实的反对党”,意为虽然是充当反对党的角色,却不是反对国家,反对女王,而是反对执政党的失误,其用意是为了国家健康发展。这种批评不是漫骂与攻击,而是为了国家,当然也是为了本党的声誉,因而这种批评就带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20世纪的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民主党派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长期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并承认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解放后,随着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也成为了参政党。
因此,“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那么作为参政党的成员,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参政党意识?我们应该怎样来增强自身的参政党意识?这些都是摆在民主党派面前的重要问题。
首先,参政党为什么应该具有参政党意识?一般来讲,政党意识就是政党观念,是政党成员对本党的性质、宗旨、政治地位和历史责任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我认识,是政党成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它表现为政党成员的共同政治意识。政党意识对一个政党的生存、发展和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政党意识在政党成员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组织和号召作用。当然,政党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和重点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有所调整。正是因为政党意识在政党的活动和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一般来说,具有强烈的政党意识是政党对每个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党员只有具备了党的意识,才能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政党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实际行动自觉地融会于党性之中,以党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以党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与党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要求她的党员树立和增强党的意识,认为政党意识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要求,是保持和提高党的先进性、凝聚力、战斗力的思想基础。
其次,民主党派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政党意识?对这个问题理论界略有分歧。一种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的意识。另一种认为,民主党派应该具有合作共事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协商监督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但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和民主党派的历史实际出发,建立适应我国参政党地位、特点的参政党意识。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政治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不以竞争执政党地位为自己的政治活动目标,因而民主党派不是政治上的反对派。由于中国的国情和政治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能仿效和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政党轮流执政的模式。民主党派是共产党的合作者,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多党合作的参政党,这种政治生活的地位决定民主党派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第三,如何提高参政党意识?这要从理论与实践等三个方面来着手。必须为提高参政党意识准备充分的条件,这就是加强民主党派的各项制度建设。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参政党成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制度办事的观念,有利于把发挥参政党组织的作用和发挥参政党成员的个人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参政党应履行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也有利于参政党自身组织运作更加规范,使参政党成员的政党意识不断增强。在理论上,加强思想上对参政党意识的培养。比如对党派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正确认识参政党的使命和任务,增强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亲密合作的自觉性。因为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必须与执政的共产党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作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成员,还要重视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经济、法律、社会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同时,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成员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己作为政治活动家的战略思维能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
在实践中,锻炼和增强参政党意识。参政党成员一要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要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政治实践中学习政治,自觉培养参政党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高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尤其要积极做好在各级政协中的参政议政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本党派组织的各种具有各党派特点的社会工作和公益活动,如扶贫支边、智力咨询、巡医义诊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奉献意识和道德情操。在各种政治活动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参政党成员必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变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提高适应和驾驭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使思想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政党意识。
摘自〈扬州大学统战部致公党校总支 陆伟芳博士《兼与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