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部
 学校首页 | 部门介绍 | 多党合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民族宗教 | 港澳台海外 | 统战理论 |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统战理论>>正文
 
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17-01-23 16:54  

一、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

( 一 ) 从国家政治制度的高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写进我们国家宪法和我们党的党章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政治制度,对于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党内的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还必须认真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在新时期与我们党肝胆相照的年青党外代表人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项政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 二 ) 从高校肩负的重任看。高校是统一战线的人才源头,特别是高校的知识分子比较集中,人才济济,在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的同时,也为统一战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在全国八个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志是来自高校或者曾经在高校工作过;我们湖北省的情况也是这样,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或者骨干分子中超过了一半的同志是各高校的党外代表人物。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党外代表人物更是活跃。此外,还有一批党外代表人物担任了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所以,如果高校的党外代表人物的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统一战线输送各个方面的骨干,就可以有力地促进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

( 三 ) 从我们学校的情况看。在我们学校七个民主党派成员中,有 60% 以上的同志是退休的同志,虽然我们学校在去年的换届中,暂时在全省处在领先地位,但前景不容我们有丝毫的乐观,因为无论是在省、市民主党派的领导层中,还是在我们学校的民主党派的领导层中,我们学校推荐上去的党外同志们的年龄比较偏大,有可能接班的年轻同志又缺乏在必要的台阶上锻炼的实践经验。积极向校外推荐我们学校优秀的党外干部,既是我们必须认真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大大有利的好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项工作。

二、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工作中,应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指出的“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的精神,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统战部与组织部协商,通盘考虑,看哪些同志适合在党内发展,哪些同志适应留在党外,作为党外代表人物作重点培养。在此基础上,应着重抓三个环节:

(一)选拔。选拔是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选拔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委有关人才队伍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标准,任人唯贤,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充分发扬民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真诚合作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根据我国高校的特点,要与国际接轨,在选拔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工作中要参照国际名校的做法,对主要管理人员有较高要求。例如:耶鲁大学主要管理人员,博士学位比例占86%以上;哈佛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博士学位比例占50%;乔治城大学( Georgetown )教务长办公室,博士学位比例达73%;威思康辛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Waukee )教务长办公室12名成员中,有六人有博士学位,一人博士在读,博士学位比例占58%;舍顿霍尔大学( Setonhall )教务长办公室八人,博士比例占37.5%。

从收集的资料看,国外大学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有博士学位,多数人是教授。

选拔工作的措施是: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人选进行认真考察了解,对列入统战部掌握的人选,建立人才信息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察。

( 1 )调查摸底。根据选拔的条件,主要是从民主党派和有成就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中物色挑选,政治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有社会主义的道路,工作认真,学术上有一定造诣,在专业中有一定代表性,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热爱党派工作和社会工作,有较强参政议政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廉洁奉公,作风正派,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年龄在50岁以下。选拔的原则是:主要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听取基层党组织的意见,由党委统筹安排,组织部和统战部共同参与,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各施其责。因此,调查摸底工作必须在各基层党组织的配合下,根据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拟定具有前瞻性的培养规划,确定一些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为选拔对象,且确定的对象必须经相关党委的同意。

( 2 )考核。对选拔出来的对象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一般原则是:考核建立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可要求被考核人填写一份详细简历。

党委统战部干部或院系的书记、统战委员等,加强与被考核人之间的交流,允许被考核人充分表现其工作成果、期望、潜力和培训需要,明确其未来计划与期望。提交一份考核人与被考核人都同意的报告,包括考核期内完成考核目标的表现,新的考核期内新的目标和发展需求;考核人与被考核人都同意的个人活动、培训、评估日期的详细计划。考核报告存统战部人才信息库。

( 3 )建立人才信息库。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的对象,必须将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逐一建立档案,实行跟踪考察,随时更新信息,一般选拔实行两年一轮,后一轮名单的产生在前一轮滚动、考察的基础上,在动态中建立和优化后备干部队伍。因此,建立人才信息库,在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中,十分重要。

( 4 )考察。对选拔出来的对象,要有意识地进行考察。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统战部应经常与基层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安排选拔对象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尤其要注意他们的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利用学校党委组织的“双月座谈会”,考察他们的思辩能力和政治把握能力;三是有意识地安排参加社会活动 , 考察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总之,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对他们全面考察。

(二)培养。要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必须注重培养:

( 1 )送出去学习培养。一般来说,省、市社会主义学院每年都要专门为党外人士举办学习培训班,统战部对选拔出来的对象要有计划地送出去学习培养,并实施跟踪管理,即学习前谈话提出要求;期中访谈问情况;结束听汇报。

( 2 )在学校办培训班培养。为了使选拔出来的对象更多地得到学习培训机会,健康成长,更快成熟起来。有的高校除了送出去培养,更立足于学校党校等阵地的培养。培训一般采取一是理论学习,二是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考察。通过培训,对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与理论修养很有帮助。

( 3 )依托基层党组织培养。这些党外后备干部大多数是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骨干,他们更多的时间在院系,因此学校统战部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考察。

( 4 )以老带新培养。从1957年到1978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由于受到中共党内存在的“左” 倾错误的干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出现了曲折,经受了严峻考验,但各民主党派人员呈现老化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使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由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成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充实了一些年富力强的新生力量。为了使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更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办法,请老一代的同志给年青同志讲传统,讲工作体会;组织考察活动进行以老带新,增加交流的机会;还可以邀请一些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同志参加学校“双月座谈会”等,给他们创造条件学习老同志是如何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献计献策的,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三)岗位锻炼。为了更好地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要加大年轻干部实职锻炼的力度。通过压担锻炼,使他们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更多地了解学校全局工作,更多地参与学校的工作,不断地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同时党组织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考察干部,发现人才,培养提高、优化队伍。实践证明,建立制度,加强这三个环节,才能使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探讨构建高校党外干部培养、管理模式

通过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必须从领导体制着手,建立工作机制,落实措施,通力合作,才有成效。对此我们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必须全党重视,形成大统战格局。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党重视。首先学校党委重视,各级党组织互相配合,在逐步形成全党重视统战工作的氛围形成大统战的格局各级党组织将加强党外代表人物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如统战部、组织部等协调工作,有利于将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党的干部队伍总体规划,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相互配合、做到选拔、培养、考察、使用一体化进行。

(二)制度配套,促进队伍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必须有制度作保证。在学校原建立的统战工作方面制度的基础上,同时在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上建立选拔、培养、考核的配套制度,使这项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科学性、公平性。

(三)党内外合力,培养党外新一代代表人物。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后备队伍建设,还应注意发挥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对青年同志进行优良传统教育。这样做,有利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也有利于新一代代表人物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高尚风范发扬光大,使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后继有人。

摘自《电子科技大学统战部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党委统战部 

邮箱:sdysxytzb@126.com